看·鉴|告解——《午夜弥撒》EP3
个人认为,抛开大结局而言,这一集是本剧最精彩的一集。随着丽莎奇迹般的康复,剧情持续高能。在这种多核心人物的故事中,随着人物背景和形象的日益丰满,在叙事手法上也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本集的一大特色,就是保罗神父的告解被分割成了三个段落分别安置,使得剧情节奏张驰有度。
告解
神父的工作之一是听信徒的告解。而保罗·希尔,或者说普鲁伊特,他自己就是神父。于是他进入了告解室,但另一边并没有人。在他的讲述里,观众知道了那位老神父经历了什么。爱戴他的信徒们众筹到了一笔钱,让普鲁伊特教士得以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可他因为老年痴呆迷路于一片荒漠中。为了躲避沙暴,他走进一个古老的洞窟,却遇见一个力量强大、长着翅膀和獠牙的生物。在它吸食教士的血时,这个老人唯一想到能做的就是祷告。普鲁伊特临死前的祷告似乎起作用了,它改变了主意,没有取走教士的性命,反而把自己的血放出来给他喝。

沙暴过去了,普鲁伊特教士重见天日。他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也不再受老年痴呆之苦。他决定带那位使他返老还童的“天使”回到克罗克特岛,借助它的力量,让更多的神迹发生在岛上,带来宗教复兴。但他也明白,人们无法一下子就接受这个非人类的存在和他所引发的奇迹,所以普鲁伊特教士决定先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通过圣餐中掺杂的“天使”之血来施行奇迹,让小岛居民逐步接受这种设定。
他走进告解室认罪,正是由于他对人们说了谎。但他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达到最终目标,这是必要之恶。
饶恕
随着丽莎的状况越来越好,以及关于她的事迹越来越广为人知,来教堂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之前,有时候甚至只有三、四位信徒来参加弥撒。但丽莎仍然有一个心结需要处理。她独自前来找乔。面对这个几乎夺走她一生幸福的人,丽莎承认自己有多么恨他,想把自己所经受的痛苦奉还在他身上。但是现在,她选择饶恕乔,因为圣经要求信徒饶恕他人。正如马太福音所言: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听到了丽莎宣布的饶恕,乔·柯利哭了。他并非在人前的那般冷漠、摆烂,而是一直在寻求原谅。即使官宣那是一次醉酒后的打猎事故,他还是把那支打伤丽莎的枪扔掉了。丽莎希望乔明白,她已经从仇恨中得到了解脱,并且期盼乔也能够从罪咎中得到解脱。

我并非怀疑丽莎饶恕乔是出自她的真心。但我仍然希望探讨一种现象,并且从自己开始作一些反思。信徒的许多饶恕,并非开始于祈祷、以及从中意识到自己是上帝蒙饶恕的,而是开始于他们受到的伤害得到医治,抑或是伤害他们的人遭遇不测——往往被受害者理解为对加害者的报应。在这类情况发生之前,他们往往无法踏出第一步。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种情况下的饶恕并不是无条件的?进一步,一种有条件的饶恕,是否是真正的饶恕?就像丽莎,曾经无法不以充满怨恨的目光来看乔,直到医治的奇迹临到她,她才得到直面乔、向他开口的力量。但正如前面所谈的,丽莎的饶恕,本不应该取决于她得到医治——没有人确定它是否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而应该取决于她得到上帝的饶恕——任何相信圣经的人都可以确定这一点。因为与后者相比,前者是不稳固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在选择饶恕与不饶恕之间左右横跳,恐怕并不是好事。我并不是要以放大镜来营造一种道德洁癖,但我仍然相信,探索对饶恕的评判标准是有些许益处的。无论怎样,丽莎与乔得以和解,这是好的,这驱使乔愿意对他人敞开心扉,并且成为小岛戒酒会的第三位成员。
争执
哈桑警长在儿子阿里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圣经。显然,阿里是从学校里得到这本分发的圣经的。自从丽莎得到医治的神迹以来,这座小岛上开始迸发出越发强烈的宗教热情——当然,仅限于对天主教而言。但警长认为,天主教徒们做得有些过火了。如果只是把丽莎的见证作为材料打印在福音单张上在岛上分发,那倒无伤大雅。但是,一个穆斯林男孩在公立学校里收到一本圣经并带回家,这让哈桑难以继续信任学校,他打算在家长会上谈谈这件事。
贝弗修女并不认为警长的诉求值得重视。她一直试图转移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正面作出回应。情况并非像她说的那样,在学校里谈论、教导、分发圣经,只是出于给学生一些鼓励,或是向他们分享自己美好的信仰。如果真是这样,她随时可以这么做,或许她早就已经开始了,但她是在丽莎的神迹之后才开始这么做的。和丽莎的饶恕类似,在学校分发圣经也建立在丽莎得到神迹医治的基础上。

人们沉浸在神迹带来的宗教情绪狂热中,因此即使出现不合理的、冒犯到他人——以异教徒为代表——的情况,他们认为也没什么关系。警长对贝弗的演说感到无奈。这个女人似乎十分擅长以营造自己受委屈的形象来让对方陷入自责中,以及发表激昂的演讲,挑起听众的情绪——保罗神父的讲道也深谙此道。家长们为贝弗响起阵阵掌声,或许更多是出于立场,而非被说服,谁叫他们都是天主教徒呢?
傲慢
阿里因为丽莎的神迹开始对天主教产生浓厚兴趣。他向父亲提出,想在周日去教堂看看。但哈桑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他从伊斯兰教的教导立场出发,否认了丽莎得医治是一件神迹,认为那只是出于误诊。(莱利在戒酒会上也如此向保罗神父表明自己的态度,毕竟他已经不信天主教的教义了,只是一个无神论者。)阿里的床头摆着母亲的照片,她几年前死于胰腺癌,一种让病人极其痛苦的癌症。哈桑说,如果上帝用神迹医治了丽莎,却放任其他人在病痛中死去,那么这样的上帝不值得相信。是的,伊壁鸠鲁悖论再次出山。

事实上,市长韦德也曾邀请警长哈桑出席他们的礼拜,却连哈桑参加礼拜在哪一天都搞错了。这种源于自己宗教的优越感,和贝弗以及许多小岛居民的同出一辙。他们并不是从见证了丽莎的神迹才开始有对异教徒的冒犯性,相反,他们一直都是傲慢的,只是借助丽莎的神迹才如此明显而有恃无恐地显现出来。或许警长并没有把这方面的原因说出口。不过贝弗在家长会上的那番话连同为天主教徒的伊琳都听不下去,更何况穆斯林。
至此,在这座小岛上,两个阵营悄然形成。保罗神父、贝弗修女、韦德市长等人,他们将成为那位“天使”的奴仆。无神论者莱利、归来的单身妈妈伊琳、穆斯林警长哈桑和醒悟的酒鬼乔,他们将跟随自己良心的声音来行动。战斗,即将开始。
(待续/赞赏随意)


一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