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相对论│门训循环

Hi,我是Tim。这又是一篇没有答案的牢骚。

之前在朋友圈转过一篇《关于门徒训练的混淆》。文章引用了Michael Wilkins的观点,认为教会门训现在的问题在于“在理解耶稣所行以及作主门徒中我們应当做什么,并没有达成共识”。这共识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我想仅就门训的循环周期作一些思考。

图源:https://www.riversidedenver.com/discipleship

在马太福音28章的最后,主向即将诞生的教会颁布了大使命: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通过教会的教导使门徒遵守主的命令。这也是教会能不断繁衍、存续至主再来的日子的关键。接受过训练、信仰成熟的门徒,再教导、训练新门徒,帮助他们在信仰上日渐成熟。信仰的传承是通过训练门徒来实现的。

那么,门徒训练的周期有多久呢?换句话说,经过多长时间的门训,才能使一个门徒达到一个程度,能够门训他人?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信徒成长很快,而有的信徒多年像岸边露伴一样一动不动;有的信徒一上来就技能全交,结果后劲不足,甚至不幸阵亡,而有的信徒一开始不起眼,却一直猥琐发育,后期出山拯救世界。给信徒提供的教导、训练是可控的,但信徒的成长是不可控的。尽管使改变发生的力量来自圣灵,但这并不会免除门徒训练和世俗教育在效果上具有相同的呈现模式。

图源:https://post.m.smzdm.com/p/a6lrrqkz/

不可控往往带来焦虑。教会们一面仍然没有停止呼喊“生命影响生命”,一面却开始采取工业化的方式,试图以复制粘贴般的标准流程来制造门徒。门徒训练被简化成了一套课程——如果曾几何时,训练门徒不是靠着一套课程的话。虽然中国的现状不允许出现mega-church,但似乎教会的规模越大,就越倾向于采用流水线式的门训。我倒是不知道门训标准化和教会规模不断扩大,哪个是鸡,哪个是蛋,不过这两者往往成对出现。相应的,小规模的教会或许也使用固定的门训课程,但相较于mega-church更容易建立起真实而持久的团契和门训关系。我见证了A教会从不到50人发展到超过300人的过程,也见证了会友从能互相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到许多人只是点头之交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用在属灵生命的建造上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个几乎一切都可以工业化的时代,或许只有园丁、教师、医生这些行业才能幸免于被机械取代。因为他们要对生命负责,而生命源于神,受造可畏,难以测度,他们的工作无法以机械化的流程来取代。主培育门徒三年之久,成果只有约翰在十字架下接受照顾他母亲的托付。若不是圣灵受差遣而来,门徒们就一辈子都无法想起主对他们说过的话。如果今天的教会认为可以靠一套为期两三年的课程就完成门徒训练、然后迫不及待地把毕业生差遣出去,那恐怕是过于狂妄了。

图源:http://www.thebeaconchurch.com/discipleship/

这个时代不缺乏大能的讲员,更不缺乏优质的讲道。那些已经逝去的伟大传道人留下的讲道,我们一辈子都听不完。这个时代缺乏的是一群用最“笨”的办法带门徒、建造教会的人。我不是伟大的传道人,所以与其用3、4年带十来位门徒,或许用十多年带3、4位门徒,才更符合我(和大部分传道人)的恩赐与呼召。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