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相对论|解经与政治正确
昨晚的小组长线上会议还有将近一刻钟结束时,我从zoom上掉线了。一撇电脑屏幕右下角,好家伙,家里断网了。
我以为是欠话费导致的,赶紧用手机蜂窝网络充了值,同时换手机回zoom会议室。但是直到小组长会议结束,家里的网络也没恢复。打运营商电话,才知道我们这个片区的网都断了,最快也要到次日凌晨才能恢复。
Nikki当时开了一局线上剧本杀,也因为网络问题中断了。看了一眼小区群,打排位被坑的也不少。不过没网是无法拦阻我玩单机游戏的。点开《三国志姜维传》,我告诉Nikki,这游戏使用了很多经典二次元作品的BGM,比如这一首就出自高达独角兽。说着我就在电脑上网抑云上搜索Gundam Unicorn,一敲回车换来一片空白……
一拍脑袋。哎,忘了,没网。

说回小组长学习。这次我们探讨的是提摩太前书6:1-10节。经文结构并不复杂。第1-2节提供了作奴仆的信徒对待主人的原则;第3-5节提醒提摩太提防假教师;最后6-10节谈到假教师缺乏的一项重要品格——知足,并指责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保罗书信的难点在于,厘清他各样表述所要传达的概念、和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
我发现,要规避把自己的观念读进经文,似乎比预想的更困难。并且,当预先持有的观念是政治正确的,那么,要对于把这种观念读进经文的解释作批判,就显得尤为困难。比如说,当有人主张某一段经文给我们的教导是顺服神的时候,你很难说这是错的。这大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顺服神的教导的确贯穿圣经始终。
但是,如果几乎每一段经文都需要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圣经实在没必要写66卷。当“顺服神”不是某段经文具体和清晰的教导、也没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建议,而是沦为一种可以用于杜绝受批评的口号、话术,那么这种对“顺服神”的呼吁,反倒成了这段经文所批判的“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对动机作过多论断是不好的。从方法论来看,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来作为说明。假如张三拿到一道数学题,并且已经被告知了正确答案,那么他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道题。他或许会先把答案放在一边,自行求解,再拿自己得出的答案和正确答案进行比对,检验自己是否得出了正确答案。注意,这只能检验张三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但答案一致不意味着张三的解题过程就是正确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先把正确答案写在解题区的最后,然后思考如何根据题目条件来达到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虽然有一些缺陷,但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张三得出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
两种方法进路,前者不能保证得出的结果符合标准答案,但是诚实地进行了计算推导过程;后者预先决定了要达到的目标,却也因此比前者有更大的可能性,作出扭曲、错误的解答。更何况,我所受过的训练让我相信,在解释圣经的时候,圣经或某种在我看来健全的神学,根本就不会对某段经文、甚至圣经所有的段落的核心概念进行预设性地宣称。
Eddy发了篇《「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书评之一》。文中如此批判了“以基督为中心”的观念:
……这种方法的前设是,基督存在于圣经的每一段文字中,属灵的救赎始终是主题。有了这样的思维格局,学生在阅读圣经时总是在寻找他们已经预设好的东西。因此,这种方法没有允许圣经为自己说话。
……(无论什么经文与讲道的)应用总是“FFC-我们做不到-然而我们不用做到-因为基督都为我们做了-感谢基督不杀之恩”
霍顿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我有时会听到一些讲道,这些讲道在结束时,会让我不禁想要问,「他们真的需要这节特别的经文来讲这篇道吗」?这篇讲道也许在神学上是健全的,动机也是为了传福音。但这些讲道者认为,宣讲律法与福音,以及从整本圣经中宣讲基督,意味着每周要简单重复同样的公式。这很容易做到,但对经文却是不忠心的。有些讲道者见林不见树,而另一些则是见树不见林……圣经有如一幅拼图,可以展示基督是其中心;而每这幅拼图的每一片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构成完整的拼图。你不能为了启示基督,而随意安插这些拼图片。
我实在无法苛责那些随意安插拼图的小组长,因为许多传道人就是这样讲道和教导他们的。
有时候,断网也不错,好让我们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尤其在把经文扯到基督身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