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相对论|查经在左,咵天在右,小组在中间
Hi,我是Tim。
如今,小组在很多教会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牧养工具。尽管很多人不知道也不关心这种聚会形式从何时何处缘起,又是怎样被自己所在的教会吸收的。自然,不同教会接受小组的具体过程不同。不过更让人(我)在意的是,小组的定位究竟在哪里,它该起到什么作用,哪些责任不是它应该背负的。

A教会关于周间小组的设想很美好:让组员交流生活,并且学习用圣经指导生活。组长就是小牧者,否则小组就不可能达到它的目的。不过牧者这个称谓有多荣耀,它的责任就有多沉重。主呼召我们成为门徒,为此接受(门徒)训练,甚至可以套用九标志提出的概念——彼此门训——但圣经里似乎找不到一处经文要求门徒作彼此的牧者,而是把这个职分留给了具有恩赐和呼召的人。
让我好奇的一点是,其实A教会没有严肃的查经小组,以至于信徒对查经感到很陌生。让他们熟悉的是,下班后(空着手)来到组长的、或某位愿意接待弟兄姊妹的小组同工家中,在(仅仅礼节性的)寒暄中共享主人提供的爱筵,然后根据组长的指示,用手机app找到本周要查的经文段落,读过两遍后,再看看相关的简释材料,回应一下之前设计好的送分题般的提问,就可以进入到大家最期待的生活交通环节了。于是,最吸引大家来到小组的,就成了东家长西家短对自己好奇心的满足,以及一群(看似)具有耐心、同理心的人对自己牢骚的聆听了。

十分正确地,教会反复强调了,小组不应该沦为咵天闲聊甚至往来传舌的场合,而要围绕圣经的教导来交通生活、彼此劝勉。但是另一方面,教会又阻止小组长把小组时间变成了查经会,不要过于深入探究圣经的意思,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圣经对信徒生活的指导应用上。Emmm,这就好像不给一个人吃饱,却要求他有充沛的体力能承担重活儿。一个人可能吃饱了却不好好干活,但吃不饱是肯定没法好好干活的。同样,把一段经文解释清楚、研究透彻了,不一定能导出好的生活应用,但是不把经文解释清楚,是肯定不能导出好的生活应用的。肤浅的经文理解,至多只能带来肤浅的应用挑战。
这就是为什么小组即使留住了受邀请而来的慕道友、新组员,也没有改变他们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有组员找我帮助解决ta的困惑,因为ta看到组长每周都为招待组员而操劳、出钱又出力,而那么多组员都心安理得地空着手来参加小组,再空着心回去(后面这句是我加的)。神话语的缺失,就是属灵能力的缺失。本应该成为传福音和牧养最前线的小组,实际上只是另一个社交场所罢了。不用扯什么生命影响生命。没有神话语的浸润,组长的生命都够呛。与其期待不靠谱的生命带来的影响,还不如赌一下永不改变的经文。

实际上,不能指望组长带领查经小组。论责任,这是教会牧者的;论能力,其实作为牧者也不好说。准备一次查经学习带领所需要的精力,并不亚于准备一篇主日讲道。退一步讲,即使有一天,圣灵大发慈悲地让小组长都获得了带领查经的恩赐,那么组员们生活交通的需求又该如何满足?一次查经+生活交通的小组聚会,有可能在3个小时内结束吗?至少,我不喜欢太多占用信徒的时间,那就只好提高效率了——连上课拖堂几分钟我都会有罪恶感。
那该怎么办呢?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或许固执地相信,神的话才具有改变人的力量。执念很容易带来苦恼,尤其是看到别人也作出同样的宣称,却在行动上与那些宣称相悖时。于是执念就会化为牢骚,仿佛我也坐在某个高不成低不就小组里。
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